一己之谈关于家庭教育

去一家单位踩点,有些失望。整个人力体系过于简单,很没有挑战性和成长性。而我偏偏又不是一个甘于碌碌的家伙。想起一个成功女性对我的忠告:“你也是个劳碌命,没必要那么拼,女人太累不值得。 ”可惜这话说得太晚,正如她一般,那种拼闯的狠劲已经定型,再改很难了。

我是个敢想敢做的人,往往还伴有些冲动。我最坚信的一句话是“这世上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看是不是尽全力去做,是不是愿意付这个代价去做。”而我一旦下决心去做了,那无论会经历什么,结果如何,都不再后悔。我走自己的路,亦不强求他人,最后留在身边的才能是真正的伴侣。

我能承受短暂的痛,那些痛能让我从盲目中清醒。蜕变。然后成长。在这世界,那么多的人,只有极极少数的人可以自我升华,剩下的大部分人,都需要一份外力来帮助自我提升,突破瓶颈。过程并不会是甘甜的,于是许多不爱折腾的人选择了安于现状,选择顺其自然的给予。这的确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却不是我的最优选择。

一次和朋友闲聊时我说到现在男孩子都太不成熟,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匹配时,朋友对我说:着实不是他们太弱,而是首先目前整个大环境造就了他们,多数的独生子心理年龄或多或少小于其实际生理年龄。其次你偏偏又是少数中心理成熟者之一,那自然会对他们失望。或许的确是这样,错的是我,而不是他们。

今天在从新单位回来的车上,听到广播里的一段新闻分析《汽车社会如何面对“年轻的痛”》,也恰恰提到了现在社会青年人心理成熟缺失的问题。

在药家鑫和田厚波案中,一个共性就是年轻驾驶员撞伤人之后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极端自私下的犯罪动机。不管是怕惹麻烦,还是怕赔钱,两个年轻驾驶员对责任和担当的逃避值得人们深思。
北京晨晖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柏燕谊认为,虽然18岁是“成人”的法律门槛,但现代家庭结构下,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四个老人、两个父母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是被过度保护成长起来的。在这样一种过度保护成长的条件下,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其实是脱节的。在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的情况下,他们承担压力、责任、担当的能力,还有面对突发事件时让自己情绪稳定的能力都是很脆弱的,都是有待培养的。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现代社会家庭大致分放养和保护式两种。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如何掌握一个度是每个家庭需要慎重去把握的。前者容易培养出孩子独立的人格,但也可能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走弯路。而后者,除了新闻分析中所提到“因为过度的保护造成了责任和担当的逃避,面对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薄弱”外,还可能造成性格上的偏颇以及竞争力的汰势。这类子女接触社会少,分析能力弱,无法形成全面的良性的价值观体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容易被造就成浮夸狂妄或是懦弱自卑两种极端模式。在残酷的现代竞争环境下,除非父母有较优的背景并能给子女创造良好条件,或者子女本人对自身有有深刻的醒悟并决心改变,不然其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外,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庭长辈更多的对男孩偏爱,因此在男孩独生子的家庭尤其容易出现呵护过度的情况。这也是整个社会同年龄下男性的心里年龄普遍低于女性,以及在人力招聘方面一个共通感觉——同时期的男孩竞争力比不过女孩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说说家教,有家庭认为,家长制的家教出来的孩子家长说什么孩子便听什么,那是有教养的表现。可对此我有不同意见。其一,孩子对长辈的感情该分清究竟是敬还是畏,如果是后者,那着实是失败的家庭教育。所谓的教养该是懂得尊敬懂得爱懂得感恩,应该明理懂是非。最良好的模式是双方做到以理服人,对事不对人。虽然有看到不少文章说,家不该是讲理的地方,很多东西睁眼闭眼糊过去便算,不要较真。的确,这也是种必要的相处之道,因为现在太多的家庭无法做到讲道理,反而变成对人不对事,这种情况下,也只能以索性什么都不讲闷声拉倒的消极对待来处理了。

其次,再退一步,这种严厉家长制模式下的孩子,又有多少是出于尊重而闭口不言的呢?我看实在是很少。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吧,动物也有),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无理由的反对,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利是对人的不尊重,这种环境下孩子长期压抑个人喜怒,那哪怕给予了再好的物质条件,对于父母的尊敬也被磨得所剩不多。因为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需要精神和内在成长。另外长期扼杀的子女想法的结果,则是扼杀了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正向成长,进而变成遇事消极对待而非积极寻找方法。其结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沾沾自喜家教良好的家长式家庭,实在需要深刻反省。

有感而发,一家之谈,偏颇甚多,不喜勿拍。

by android

删了一些话。因为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有改变。那些,现在看来,太煽情,反而显得虚伪。
不是所有的话都一定要说的。有些话,说了,也不一定有人要听,说了,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不用说了。真的。
现在知道,有些人,天生便是这样,无法改变的。又或者,那些人是还没有找到值得他们改变的人或者事罢了。
但无论怎样,对我来说,没有意义的事,便不再做了。

即便你的号码还在我的通讯录中,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不会再有交集了吧。
反正,你不会再主动打电话给我,也不会再主动给我发条短信,我们,或许只能这样了吧。
所有的交集到此为止,剩下的就只是渐行渐远的交叉线。
我们,只能是这样了。

Leave a Reply